书目信息 |
| 题名: |
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
|
|
| 作者: | 丁玉坤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4.10 |
|
| 页数: | 222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391 , TU352.1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钢结构--gang jie gou--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112-30482-0 | |
| 000 | 01529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90282 | |
| 005 | 20250815154748.71 | |
| 010 | @a978-7-112-30482-0@dCNY52.00 | |
| 100 | @a20250407d2024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k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Azu he die huang zi fu wei fang qu qu zhi cheng gang kuang jia ti xi kang zhen xing neng yu she ji@f丁玉坤著 |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4.10 | |
| 215 | @a222页@c图@d26cm | |
| 312 | @a英文题名取自封面 | |
| 320 | @a有书目 (第219-222页) | |
| 330 | @a本书较系统地结合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 研究了采用组合碟簧的新型复位钢支撑和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考虑摩擦效应的叠合组合碟簧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索, 给出了初始低锥角组合碟簧考虑摩擦的承载力预测公式和试验验证。对三种构造的新型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这些构造包括中部内置防屈曲钢板支撑、两侧设置组合碟簧复位部件的自复位支撑 ; 同轴组装组合碟簧复位部件和防屈曲支撑的自复位支撑 ; 端部铰接且轴向长度可调节的同轴组装自复位支撑。对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支撑单斜形和人字形布置以及梁柱刚接和铰接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 |
| 510 | 1 | @aSelf-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stacked disc springs@zeng |
| 606 | 0 | @a钢结构@Agang jie gou@x框架结构@x抗震性能 |
| 690 | @aTU391@v5 | |
| 690 | @aTU352.1@v5 | |
| 701 | 0 | @a丁玉坤@Ading yu kun@4著 |
| 801 | 0 | @aCN@c20250909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391@eD590@f1 | |
| 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丁玉坤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4.10 |
| 222页:图;26cm |
| ISBN 978-7-112-30482-0:CNY52.00 |
| 本书较系统地结合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 研究了采用组合碟簧的新型复位钢支撑和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考虑摩擦效应的叠合组合碟簧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索, 给出了初始低锥角组合碟簧考虑摩擦的承载力预测公式和试验验证。对三种构造的新型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这些构造包括中部内置防屈曲钢板支撑、两侧设置组合碟簧复位部件的自复位支撑 ; 同轴组装组合碟簧复位部件和防屈曲支撑的自复位支撑 ; 端部铰接且轴向长度可调节的同轴组装自复位支撑。对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支撑单斜形和人字形布置以及梁柱刚接和铰接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组合碟簧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体系抗震性
索取号:TU391/D59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624244 | 216242448 | 建筑库101/ [索取号:TU391/D59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