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现代性的地方化折射
|
|
作者: | 安玉源 , 张涵 , 师宏儒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3.06 |
|
页数: | 285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2168005):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演变机制与共生模式研究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2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民族建筑--min zu jian zhu--建筑设计--研究--西北地区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068-9197-4 |
000 | 01491nam0 2200301 450 | |
001 | 2437388056 | |
010 | @a978-7-5068-9197-4@dCNY98.00 | |
100 | @a20230809d2023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现代性的地方化折射@Axian dai xing de di fang hua zhe she@e西北民族走廊的建筑实践启示@f安玉源, 张涵, 师宏儒著 |
210 | @a北京@c中国书籍出版社@d2023.06 | |
215 | @a285页@c图@d24cm | |
225 | @a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2168005):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演变机制与共生模式研究 | |
300 | @a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2168005):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演变机制与共生模式研究 | |
320 | @a有书目 (第278-284页) | |
330 | @a本书旨在聚焦于“现代性”与“地方性”这一对范畴, 探讨建筑现代性中呈现的地方化折射思想。通过上篇地域时空下现代建筑地方性解读与批判, 梳理全球视野下现代建筑呈现的现代性之中交织地方性的思想。同时, 通过下篇本土语境下的现代建筑地方性启示与实践, 聚焦本土尤其西北地域实践下中国建筑的现代性融合地方性的探索, 以期思考在当代西北本土建筑创作中, 作为中国西北多民族共同体存续的典型--西北民族走廊的建筑实践启示。 | |
517 | 1 | @a西北民族走廊的建筑实践启示@Axi bei min zu zou lang de jian zhu shi jian qi shi |
586 | @a | |
606 | 0 | @a民族建筑@Amin zu jian zhu@x建筑设计@x研究@y西北地区 |
690 | @aTU29@v5 | |
701 | 0 | @a安玉源@Aan yu yuan@4著 |
701 | 0 | @a张涵@Azhang han@4著 |
701 | 0 | @a师宏儒@Ashi hong ru@4著 |
801 | 0 | @aCN@c20230809 |
905 | @dTU29@eA704@f1@sTU29/A704@S@Z | |
现代性的地方化折射:西北民族走廊的建筑实践启示/安玉源, 张涵, 师宏儒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3.06 |
285页:图;24cm.-(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2168005):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演变机制与共生模式研究) |
本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2168005): 陇西民族走廊传统民居演变机制与共生模式研究 |
ISBN 978-7-5068-9197-4:CNY98.00 |
本书旨在聚焦于“现代性”与“地方性”这一对范畴, 探讨建筑现代性中呈现的地方化折射思想。通过上篇地域时空下现代建筑地方性解读与批判, 梳理全球视野下现代建筑呈现的现代性之中交织地方性的思想。同时, 通过下篇本土语境下的现代建筑地方性启示与实践, 聚焦本土尤其西北地域实践下中国建筑的现代性融合地方性的探索, 以期思考在当代西北本土建筑创作中, 作为中国西北多民族共同体存续的典型--西北民族走廊的建筑实践启示。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现代性的地方化折射
索取号:TU29/A70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1613630 | 216136303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73排2列1层/ [索取号:TU29/A70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