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上海新城地下空间低碳集约化开发和提质增效研究
|
|
作者: | 蒋应红 , 姜弘 , 沈雷洪 编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5.02 |
|
页数: | 194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984.11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城市空间--cheng shi kong jian--地下建筑物--空间规划--研究--上海市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765-1394-3 |
000 | 01492nam0 2200277 450 | |
001 | 89791 | |
005 | 20250814203235.21 | |
010 | @a978-7-5765-1394-3@dCNY88.00 | |
100 | @a20250403d2025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bk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上海新城地下空间低碳集约化开发和提质增效研究@Ashang hai xin cheng di xia kong jian di tan ji yue hua kai fa he ti zhi zeng xiao yan jiu@f蒋应红, 姜弘, 沈雷洪等编著 |
210 |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5.02 | |
215 | @a194页@c图, 地图@d26cm | |
314 | @a书内题: 蒋应红主编 | |
320 | @a有书目 (第184-194页) | |
330 | @a本书共分7章, 包括: 绪论、案例研究、上海新城需求分析、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地下系统整合、全生命周期低碳技术、实施机制。书中结合国内外实践及相关理论等综合研究, 在分析上海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五个新城问题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与目标导向下新旧城区、交通枢纽、商务中心等不同区域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的多场景多模式, 提出地下空间复合功能界面的多系统整合方式, 提出地下空间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策略。书中充分研究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等支撑体系, 结合丰富的案例实践经验, 提出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运维全过程多维度保障实施的路径。 | |
606 | 0 | @a城市空间@Acheng shi kong jian@x地下建筑物@x空间规划@x研究@y上海市 |
690 | @aTU984.11@v5 | |
701 | 0 | @a蒋应红@Ajiang ying hong@4编著 |
701 | 0 | @a姜弘@Ajiang hong@4编著 |
701 | 0 | @a沈雷洪@Ashen lei hong@4编著 |
801 | 0 | @aCN@c2025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984.11@eJ600@f1 | |
上海新城地下空间低碳集约化开发和提质增效研究/蒋应红, 姜弘, 沈雷洪等编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5.02 |
194页:图, 地图;26cm |
ISBN 978-7-5765-1394-3:CNY88.00 |
本书共分7章, 包括: 绪论、案例研究、上海新城需求分析、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地下系统整合、全生命周期低碳技术、实施机制。书中结合国内外实践及相关理论等综合研究, 在分析上海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五个新城问题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与目标导向下新旧城区、交通枢纽、商务中心等不同区域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的多场景多模式, 提出地下空间复合功能界面的多系统整合方式, 提出地下空间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策略。书中充分研究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等支撑体系, 结合丰富的案例实践经验, 提出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运维全过程多维度保障实施的路径。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上海新城地下空间低碳集约化开发和提质增效
索取号:TU984.11/J60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23753 | 216237533 | 建筑库201/ [索取号:TU984.11/J60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