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混响的感知与设计
|
|
| 作者: | 孟子厚 , 戴璐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02 |
|
| 页数: | 10, 264页 | |
| 开本: | 28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112.4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建筑声学--jian zhu sheng xue--混响--设计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112-21508-9 | |
| 000 | 01195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0100001933 | |
| 010 | @a978-7-112-21508-9@dCNY75.00 | |
| 100 | @a20180423d2018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k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混响的感知与设计@Ahun xiang de gan zhi yu she ji@f孟子厚, 戴璐著 |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8.02 | |
| 215 | @a10, 264页@c图@d28cm | |
| 312 | @a英文题名取自封面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本书论述介绍了作者在混响感知和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混响感的因素分析以及民乐听闻环境出发, 分析了混响感的构成因素, 混响感的差别阈限。实验研究了近百首中国民乐信号的声学特征与音乐听闻最佳混响时间的关系。探讨了混响感知与情感、语言清晰度、声音基本要素、房间结构、以及声音内容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主观混响感与诸多要素之间关系函数。介绍物理上实现可变混响的方法、可变混响音乐厅, 以及以电声系统和信号处理手段虚拟可变混响的技术。 | |
| 510 | 1 | @aPerception and design of reverberation@zeng |
| 606 | 0 | @a建筑声学@Ajian zhu sheng xue@x混响@x设计 |
| 690 | @aTU112.4@v5 | |
| 701 | 0 | @a孟子厚@Ameng zi hou@4著 |
| 701 | 0 | @a戴璐@Adai lu@4著 |
| 801 | 0 | @aCN@c20180910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112.4@eM627 | |
| 混响的感知与设计/孟子厚, 戴璐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2 |
| 10, 264页:图;28cm |
| ISBN 978-7-112-21508-9:CNY75.00 |
| 本书论述介绍了作者在混响感知和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混响感的因素分析以及民乐听闻环境出发, 分析了混响感的构成因素, 混响感的差别阈限。实验研究了近百首中国民乐信号的声学特征与音乐听闻最佳混响时间的关系。探讨了混响感知与情感、语言清晰度、声音基本要素、房间结构、以及声音内容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主观混响感与诸多要素之间关系函数。介绍物理上实现可变混响的方法、可变混响音乐厅, 以及以电声系统和信号处理手段虚拟可变混响的技术。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混响的感知与设计
索取号:TU112.4/M627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403881 | 214038815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25排1列5层/ [索取号:TU112.4/M627] | 在馆 | |
| 2 | 1403882 | 214038824 | 建筑库101/101建筑库 25排1列5层/ [索取号:TU112.4/M62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