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建安二十六年
|
|
作者: | 李庆西,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文津出版社 2022.12 |
|
页数: | 289页, [14] 页图版 | |
开本: | 22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6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中国文学--zhong guo wen xue--古典文学研究--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80554-820-3 |
000 | 01336nam0 2200265 450 | |
001 | 2441701140 | |
010 | @a978-7-80554-820-3@dCNY88.00 | |
100 | @a20230107d2022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fh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建安二十六年@Ajian an er shi liu nian@e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f李庆西著 |
210 | @a北京@c文津出版社@d2022.12 | |
215 | @a289页, [14] 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 摹真@d22cm | |
314 | @a李庆西, 1951年出生, 现居杭州。曾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 现为上海《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 |
320 | @a有书目 (第288-289页) | |
330 | @a本书从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建安二十六年”谈起, 从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双重角度, 梳理了诸葛亮北伐、空城计、伏甲设馔等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魏晋故事, 通过对比《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文学描写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历史叙事的取舍与真伪, 分析了小说与史书叙事存在的诸多歧异。书中关于某些制度、名物考证, 以及对三国戏曲和民间传述性语词的探讨, 是作者作为拓展研究视野的若干路径, 其实亦是寻绎印证心灵的某种话语方式。 | |
517 | 1 | @a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Ali shi yu wen xue shu xie de san guo wei jin gu shi |
586 | @a | |
606 | 0 | @a中国文学@Azhong guo wen xue@x古典文学研究@z三国时代@z魏晋南北朝时代 |
690 | @aI206@v5 | |
701 | 0 | @a李庆西,@Ali qing xi@f1951-@4著 |
801 | 0 | @aCN@c20230107 |
905 | @dI206@eL237@f1@sI206/L237@S@Z | |
建安二十六年: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李庆西著.-北京:文津出版社,2022.12 |
289页, [14]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 摹真;22cm |
ISBN 978-7-80554-820-3:CNY88.00 |
本书从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建安二十六年”谈起, 从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双重角度, 梳理了诸葛亮北伐、空城计、伏甲设馔等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魏晋故事, 通过对比《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文学描写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历史叙事的取舍与真伪, 分析了小说与史书叙事存在的诸多歧异。书中关于某些制度、名物考证, 以及对三国戏曲和民间传述性语词的探讨, 是作者作为拓展研究视野的若干路径, 其实亦是寻绎印证心灵的某种话语方式。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建安二十六年
索取号:I206/L23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1621070 | 216210703 | 文学库108/108文学库 4排11列4层/ [索取号:I206/L23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