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图像的焦虑
|
|
作者: | 吴雪杉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33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央美文丛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J120.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美术史--中国--现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1-35715-6 |
000 | 01574oam2 2200313 450 | |
001 | 01120909 | |
005 | 20251007183722.22 | |
010 | @a978-7-301-35715-6@dCNY128.00 | |
100 | @a20241202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图像的焦虑@9tu xiang de jiao lv@e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f吴雪杉著 |
210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24 | |
215 | @a336页@c彩图@d24cm | |
225 | 1 | @a央美文丛 |
300 | @a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资助 启笛 | |
312 | @a封底英文题名:Image anxiety 12 observations on modern Chinese art | |
314 | @a吴雪杉,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2003—2015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与视觉文化研究,著有《吴雪杉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集》(2009年)、《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2018年)、《大河颂:中国现代美术中的黄河》(2023年)。 | |
330 | @a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 |
461 | 0 | @12001 @a央美文丛 |
510 | 1 | @aImage anxiety@e12 observations on modern Chinese art@zeng |
517 | 1 | @a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9zhong guo xian dai mei shu de 12 ge guan cha |
606 | 0 | @a美术史@y中国@z现代 |
690 | @aJ120.9@v5 | |
701 | 0 | @a吴雪杉@9wu xue shan@4著 |
801 | 0 | @aCN@c20250911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J120.9@eW896@ZW896@f1 | |
图像的焦虑: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吴雪杉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
336页:彩图;24cm.-(央美文丛)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资助 启笛 |
ISBN 978-7-301-35715-6:CNY128.00 |
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图像的焦虑
索取号:J120.9/W89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36530 | 216365305 | 社科库309/ [索取号:J120.9/W89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