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延安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及利用
|
|
| 作者: | 王莉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5.02 |
|
| 页数: | 240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87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革命纪念地--ge ming ji nian di--纪念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陕西省--延安市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606-7491-9 | |
| 000 | 01487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89966 | |
| 005 | 20250815091328.00 | |
| 010 | @a978-7-5606-7491-9@dCNY62.00 | |
| 100 | @a20250331d2025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610000 | |
| 105 | @aak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延安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及利用@Ayan an hong se jian zhu yi chan bao hu ji li yong@f王莉著 |
| 210 | @a西安@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2025.02 | |
| 215 | @a240页@c彩图@d26cm | |
| 300 | @a“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 |
| 312 | @a英文题名取自封面 | |
| 320 | @a有书目 (第239-240页) | |
| 330 | @a本书以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利用为出发点, 通过对延安建筑遗产的调查, 总结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特征, 进行典型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 规范引导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体系和利用方式, 并通过实践案例说明其可行性及合理性。本书兼顾理论和实践, 强调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性思维, 构建整体性的工作流程及设计框架, 整合调查、评估、规划设计、展示利用等相关问题, 并尝试将其纳入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去考量, 强调红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文化自觉性, 探究红色建筑遗产利用中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的协调, 保护延安圣地的红色基因,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 |
| 510 | 1 | @a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Yan'an@zeng |
| 606 | 0 | @a革命纪念地@Age ming ji nian di@x纪念建筑@x文化遗产@x保护@y陕西省@y延安市 |
| 690 | @aTU-87@v5 | |
| 701 | 0 | @a王莉@Awang li@4著 |
| 801 | 0 | @aCN@c20250909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87@eW253@f1 | |
| 延安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及利用/王莉著.-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5.02 |
| 240页:彩图;26cm |
|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
| ISBN 978-7-5606-7491-9:CNY62.00 |
| 本书以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利用为出发点, 通过对延安建筑遗产的调查, 总结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特征, 进行典型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 规范引导延安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体系和利用方式, 并通过实践案例说明其可行性及合理性。本书兼顾理论和实践, 强调红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性思维, 构建整体性的工作流程及设计框架, 整合调查、评估、规划设计、展示利用等相关问题, 并尝试将其纳入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去考量, 强调红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文化自觉性, 探究红色建筑遗产利用中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的协调, 保护延安圣地的红色基因,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延安红色建筑遗产保护及利用
索取号:TU-87/W25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623928 | 216239283 | 建筑库101/ [索取号:TU-87/W25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