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梅山地区传统民居研究
|
|
| 作者: | 李卫婷,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4.08 |
|
| 页数: | 205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U241.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民居--min ju--建筑设计--研究--湖南省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210-15771-7 | |
| 000 | 01427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89878 | |
| 005 | 20250815073745.07 | |
| 010 | @a978-7-210-15771-7@dCNY58.00 | |
| 100 | @a20250515d2024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360000 | |
| 105 | @aa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梅山地区传统民居研究@Amei shan di qu chuan tong min ju yan jiu@f李卫婷著 |
| 210 | @a南昌@c江西人民出版社@d2024.08 | |
| 215 | @a205页@c图@d24cm | |
| 300 | @a本书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梅山区域传统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研究研究成果 | |
| 314 | @a李卫婷, 女, 1987年出生于湖南冷水江,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MARA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007-2014 年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 并获得硕士学位。 | |
| 320 | @a有书目 (第203-205页) | |
| 330 | @a梅山传统民居所在的传统村落, 历经千年风雨, 承载了丰富的地理与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村落不仅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梅山地地区古老而神秘的象征之一。这些村落中的传统民居建筑, 不仅是建筑形制的体现, 更是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在这些古老的民居里, 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 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体味到人们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梅山民居作为梅山文化的物质载体,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民居的研究和保护,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梅山文化的精髓, 丰富了我国传统民居的学术图谱。 | |
| 606 | 0 | @a民居@Amin ju@x建筑设计@x研究@y湖南省 |
| 690 | @aTU241.5@v5 | |
| 701 | 0 | @a李卫婷,@Ali wei ting@f1987-@4著 |
| 801 | 0 | @aCN@c20250909 |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241.5@eL280@f1 | |
| 梅山地区传统民居研究/李卫婷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4.08 |
| 205页:图;24cm |
| 本书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梅山区域传统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研究研究成果 |
| ISBN 978-7-210-15771-7:CNY58.00 |
| 梅山传统民居所在的传统村落, 历经千年风雨, 承载了丰富的地理与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村落不仅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梅山地地区古老而神秘的象征之一。这些村落中的传统民居建筑, 不仅是建筑形制的体现, 更是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在这些古老的民居里, 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 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体味到人们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梅山民居作为梅山文化的物质载体,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民居的研究和保护,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梅山文化的精髓, 丰富了我国传统民居的学术图谱。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梅山地区传统民居研究
索取号:TU241.5/L280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623840 | 216238408 | 建筑库101/ [索取号:TU241.5/L280] |
已借出,限还日期为2026.08.10 借出人: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