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
|
作者: | 唐爱军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211页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图文版)/李海青总主编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516 , D903 , *AA812.01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7-3410-3 |
000 | 01439nam0 2200313 450 | |
001 | 012735182 | |
005 | 20240904101142.4 | |
010 | @a978-7-5207-3410-3@dCNY59.80 | |
100 | @a20240108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c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9《 hei ge er fa zhe xue pi pan 》 dao du@d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Rechtsphilosophie@e图文版@f唐爱军著@zger |
210 | @a北京@c东方出版社@d2024 | |
215 | @a211页@c图,照片,肖像@d23cm | |
225 | @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图文版)/李海青总主编 | |
300 | @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图文版)/李海青总主编 | |
304 | @a中央党校创新工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组组织编写 | |
330 | @a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五章,围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思想观点、理论价值等展开全面深入解读,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开创其政治哲学和国家学说,所提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人民主权”等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以广阔视角揭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于当代中国的时代价值和启示。 | |
510 | 1 | @a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Rechtsphilosophie@zger |
586 | @a | |
600 | 0 | @a黑格尔@c(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f1770-1831)@x法哲学@x研究 |
690 | @aB516@v5 | |
690 | @aD903@v5 | |
690 | @a*AA812.015@v5 | |
701 | 0 | @a唐爱军@9tang ai jun@4著 |
801 | 0 | @aCN@c20240904 |
905 | @dA81@eL175:7@f1@sA81/L175:7@S@Z |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Zur Kritik der Hegelschen Rechtsphilosophie:图文版/唐爱军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24 |
211页:图,照片,肖像;23cm.-(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图文版)/李海青总主编)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图文版)/李海青总主编 |
ISBN 978-7-5207-3410-3:CNY59.80 |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五章,围绕《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思想观点、理论价值等展开全面深入解读,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国家理论的批判性分析,开创其政治哲学和国家学说,所提出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人民主权”等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以广阔视角揭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于当代中国的时代价值和启示。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索取号:A81/L175: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1612560 | 216125609 | 社科库509/509社科库 3排4列5层/ [索取号:A81/L175: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