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结构稳定理论
|
|
作者: | 张其林 , 罗晓群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5.01 |
|
页数: | 90页 | |
开本: | 26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311.2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结构稳定性--jie gou wen ding xing--理论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765-1414-8 |
000 | 01735nam0 2200265 450 | |
001 | 90040 | |
005 | 20250815100323.52 | |
010 | @a978-7-5765-1414-8@dCNY56.00 | |
100 | @a20250311d2025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310000 | |
105 | @aa 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结构稳定理论@Ajie gou wen ding li lun@f张其林, 罗晓群著 |
210 | @a上海@c同济大学出版社@d2025.01 | |
215 | @a90页@c图@d26cm | |
314 | @a张其林, 结构工程专业, 博士研究生学历, 教授。1988年5月至今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作。张其林长期致力于空间结构与钢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东南产村产镇减排增效技术综合示范”,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低碳型小康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铝合金结构体系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等。罗晓群, 男, 结构工程专业, 博士研究生学历, 副教授。2003年11月至今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作。罗晓群长期致力于空间结构与钢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参与出版作品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木工程信息化》, 2020等。 | |
320 | @a有书目 (第90页) | |
330 | @a本书是作者团队近十年在为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讲授“结构稳定理论”和“高等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这两门课程的讲义基础上编辑、整理和进一步思考后编撰而成, 内容主要包括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结构稳定问题的数值分析和判定准则、后屈曲阶段的初始缺陷敏感性和相互作用、基本构件的稳定问题、框架结构的稳定、拱和空间结构的稳定以及稳定设计工程案例等内容。各章节在强调稳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强调规范中公式和方法的采用, 以及规范方法、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衔接。 | |
606 | 0 | @a结构稳定性@Ajie gou wen ding xing@x理论 |
690 | @aTU311.2@v5 | |
701 | 0 | @a张其林@Azhang qi lin@4著 |
701 | 0 | @a罗晓群@Aluo xiao qun@4著 |
801 | 0 | @aCN@c20250909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TU311.2@eZ150@f1 | |
结构稳定理论/张其林, 罗晓群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5.01 |
90页:图;26cm |
ISBN 978-7-5765-1414-8:CNY56.00 |
本书是作者团队近十年在为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讲授“结构稳定理论”和“高等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这两门课程的讲义基础上编辑、整理和进一步思考后编撰而成, 内容主要包括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结构稳定问题的数值分析和判定准则、后屈曲阶段的初始缺陷敏感性和相互作用、基本构件的稳定问题、框架结构的稳定、拱和空间结构的稳定以及稳定设计工程案例等内容。各章节在强调稳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强调规范中公式和方法的采用, 以及规范方法、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衔接。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结构稳定理论
索取号:TU311.2/Z15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24002 | 216240020 | 建筑库101/ [索取号:TU311.2/Z150]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