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杯盘之间
|
|
| 作者: | 威尔逊 著 ;赵雪倩 译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
|
| 页数: | 335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TS97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饮食--生活用具--历史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100-17647-7 | |
| 000 | 01328nam0 2200277 450 | |
| 001 | 2073278725 | |
| 005 | 20201105202135.24 | |
| 010 | @a978-7-100-17647-7@dCNY45.00 | |
| 100 | @a20200521d2019 em y0chiy50 ea | |
| 101 | 1 | @achi@ceng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z 000yy | |
| 200 | 1 | @a杯盘之间@9bei pan zhi jian@e一部被湮没的“庖厨”史@f(英)比·威尔逊著@g赵雪倩译 |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9 | |
| 215 | @a335页@c图@d21cm | |
| 300 | @a科学新视野 |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Consider the fork: a history of how we cook and eat | |
| 330 | @a本书讲诉了一段我们未曾关注、审视的历史——烹饪与饮食的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已为大家习以为常的庖厨工具与实践其实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厨刀,也许是重要的分子厨艺工具,早于火的发现;在获得普遍认可之前,叉子曾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的奚落与嘲弄;而盘子其实是一个相当新的发明。那些曾经的新技术已然成为厨室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研钵、杵、锯齿刀、冰箱,另一些则成为昨日黄花,或被更好更新的技术替代。 | |
| 510 | 1 | @aConsider the fork@ea history of how we cook and eat@zeng |
| 517 | 1 | @a一部被湮没的“庖厨”史@9yi bu bei yan mo de“pao chu”shi |
| 606 | 0 | @a饮食@x生活用具@x历史 |
| 690 | @aTS972@v5 | |
| 701 | 0 | @c(英)@a威尔逊@9wei er xun@c(女,Wilson, Bee)@4著 |
| 702 | 0 | @a赵雪倩@9zhao xue qian@c(汉语教学)@4译 |
| 801 | @c20201012@aCN | |
| 905 | @aZUCC@dTS972@eW497 | |
| 杯盘之间:一部被湮没的“庖厨”史/(英)比·威尔逊著/赵雪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
| 335页:图;21cm |
| 科学新视野 |
| ISBN 978-7-100-17647-7:CNY45.00 |
| 本书讲诉了一段我们未曾关注、审视的历史——烹饪与饮食的科技发展史,告诉我们已为大家习以为常的庖厨工具与实践其实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厨刀,也许是重要的分子厨艺工具,早于火的发现;在获得普遍认可之前,叉子曾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的奚落与嘲弄;而盘子其实是一个相当新的发明。那些曾经的新技术已然成为厨室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研钵、杵、锯齿刀、冰箱,另一些则成为昨日黄花,或被更好更新的技术替代。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杯盘之间
索取号:TS972/W497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480884 | 214808840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44排7列2层/ [索取号:TS972/W497] | 在馆 | |
| 2 | 1480885 | 214808859 | 自科库501/501自科库 44排7列2层/ [索取号:TS972/W49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