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
|
|
| 作者: | ;中国地震局 组织编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20.12 |
|
| 页数: | 214页 | |
| 开本: | 26cm | |
| 丛书名: | 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P315.6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测震学--ce zhen xue--预测技术--手册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028-5247-4 | |
| 000 | 02012nam 2200277 450 | |
| 001 | CAL 0120217115597 | |
| 005 | 20210305175920.8 | |
| 010 | @a978-7-5028-5247-4@dCNY120.00 | |
| 100 | @a20210305d2020 e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bk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Ace zhen fen xi yu ce ji shu fang fa gong zuo shou ce@f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编著 |
| 210 | @a北京@c地震出版社@d2020.12 | |
| 215 | @a214页@c图, 地图@d26cm | |
| 225 | 2 | @a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Adi zhen wei xian xing pan ding ji shu fang fa xi lie cong shu |
| 300 | @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 |
| 320 | @a有书目 | |
| 330 | @a依据中震测函 [2014] 55号和中震测函 [2014] 94号文件有关规定, 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中国震例》 (1966-2015) “研究建立不同时空尺度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的清理工作, 从使用的49种方法中提炼出三大类 (图像类、参数类、数字地震学新参数类) 共计11种测震学地震预测技术方法, 并系统梳理了与未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空间位置及强度相关的多种震前异常信息, 建立了不同技术方法的时、空、强预测指标 ; 针对其中的9种技术方法采用科学的效能评估算法, 开展了虚报率、漏报率统计分析,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预测效能评估体系。2019-2020年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历经数次修订, 最终汇编为集技术方法定义、物理含义、异常识别规则、预测指标、效能评估、典型震例为一体的测震学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本书为《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 共十章, 第一章为地震空区及其预测指标, 第二章为地震条带及其预测指标, 第三章为地震窗及其预测指标, 第四章为震群及其预测指标, 第五章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及其预测指标, 第六章为b值及其预测指标, 第七章为地震平静及其预测指标, 第八章为调制比及其预测指标, 第九章为地震视应力及其预测指标, 第十章为震源机制一致性及其预测指标。 | |
| 410 | 0 | @12001 @a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 |
| 606 | 0 | @a测震学@Ace zhen xue@x预测技术@j手册 |
| 690 | @aP315.6@v5 | |
| 711 | 02 | @a中国地震局@Azhong guo di zhen ju@b监测预报司@Bjian ce yu bao si@4组织编著 |
| 801 | 0 | @aCN@b人天书店@c20210305 |
| 905 | @aTSG@b0001915@dP315.6@eZ557@f1 | |
| 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2020.12 |
| 214页:图, 地图;26cm.-(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
| ISBN 978-7-5028-5247-4:CNY120.00 |
| 依据中震测函 [2014] 55号和中震测函 [2014] 94号文件有关规定, 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中国震例》 (1966-2015) “研究建立不同时空尺度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的清理工作, 从使用的49种方法中提炼出三大类 (图像类、参数类、数字地震学新参数类) 共计11种测震学地震预测技术方法, 并系统梳理了与未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空间位置及强度相关的多种震前异常信息, 建立了不同技术方法的时、空、强预测指标 ; 针对其中的9种技术方法采用科学的效能评估算法, 开展了虚报率、漏报率统计分析,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预测效能评估体系。2019-2020年测震分析预报技术管理组历经数次修订, 最终汇编为集技术方法定义、物理含义、异常识别规则、预测指标、效能评估、典型震例为一体的测震学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本书为《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 共十章, 第一章为地震空区及其预测指标, 第二章为地震条带及其预测指标, 第三章为地震窗及其预测指标, 第四章为震群及其预测指标, 第五章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及其预测指标, 第六章为b值及其预测指标, 第七章为地震平静及其预测指标, 第八章为调制比及其预测指标, 第九章为地震视应力及其预测指标, 第十章为震源机制一致性及其预测指标。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
索取号:P315.6/Z557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533257 | 215332575 | 自科库401/401自科库 119排2列5层/ [索取号:P315.6/Z557]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