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
|
|
作者: | 胡易容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 |
|
页数: | 10,276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G0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文化传播--符号学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3-078907-5 |
000 | 01093nam0 2200265 450 | |
001 | 013030576 | |
005 | 20251007182107.73 | |
010 | @a978-7-03-078907-5@dCNY128.00 | |
100 | @a20240719d2024 em y0chiy012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9wen hua chuan bo fu hao xue lun gang@f胡易容著 |
210 | @a北京@c科学出版社@d2024 | |
215 | @a10,276页@c图@d24cm | |
225 | 1 | @a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f赵毅衡,胡易容总主编 |
300 | @a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成果 新华文轩共建四川大学出版学院专项课题资助 | |
330 | @a本书从文化的生成逻辑探索传播符号学理论基础。全书围绕意义的认知、转换和解释展现传播符号学的“意义形式论”特质,并显示其对赛博时代意义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在书中,中华文化符号不再仅仅是“东方主义”式的对象,而是传播符号学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 |
461 | 0 | @12001 @a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 |
606 | 0 | @a文化传播@x符号学 |
690 | @aG0@v5 | |
701 | 0 | @a胡易容@9hu yi rong@4著 |
801 | 0 | @aCN@c20250911 |
905 | @a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dG0@eH525@ZH525@f1 | |
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胡易容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 |
10,276页:图;24cm.-(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赵毅衡,胡易容总主编)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成果 新华文轩共建四川大学出版学院专项课题资助 |
ISBN 978-7-03-078907-5:CNY128.00 |
本书从文化的生成逻辑探索传播符号学理论基础。全书围绕意义的认知、转换和解释展现传播符号学的“意义形式论”特质,并显示其对赛博时代意义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在书中,中华文化符号不再仅仅是“东方主义”式的对象,而是传播符号学不可或缺的理论资源。 |
● |
相关链接 |
![]() |
![]() |
![]() |
正题名: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
索取号:G0/H52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635547 | 216355478 | 社科库409/ [索取号:G0/H525] | 在馆 |